申登攀:人生亦万象,登攀方始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7日 09:23

申登攀,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威海猎屋渔具有限公司创始人。曾在2024届校友班级理事聘任暨第三期“学长说”论坛分享心得体会,出席2024年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第十七届五四青年科学报告会,并在第十期青年创新论坛上做交流分享。

在威海市环翠区科技路上一座不起眼的办公楼里,我们见到了校区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校友申登攀。阳光透过猎屋渔具办公室的窗户,洒在茶台上,洒在屋里的渔具上,我们坐在申登攀的“商业帝国”里,走进他与山大的故事。

岁月终成碑,不染一尘沙

树影婆娑,蝉鸣如诗,阳光明媚了2013年的夏天。那一年,申登攀是云南省高考二十三万多考生中的一员,夏日初长,那张代表奋战了无数个日夜的成绩单如期而至。结合自身的成绩,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浪漫海滨城市的情有独钟,高考志愿填报的页面上,“山东大学(威海)”的字样第一次出现在申登攀的人生里。自此,他的人生地图跨越3000多公里,从云南到威海,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谈到大学生活,申登攀的眼里是藏不住的眷恋。在校区读书的日子不长,只有短短四年,但一切都如曼陀罗华,在他心里开得皎洁。他依稀记得大学时期成绩接近满分的PLC课程,还有那个陪伴他一起驻守图书馆,给他圈划考试重点、押题的学霸朋友。对申登攀来说,身陷期末月紧张复习的状态仿佛随时都能找回来。校区的田径场上也有他连续三年在5000米赛场上挥洒汗水、拥抱终点的身影,校史册上记录着他打破校纪录的光辉,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品质在申登攀坚定的脚步中铸造,贯穿着他的一生。申登攀始终认为,“今天我们遇到的困难,咬咬牙都是可以过去的”。

在校区求学的日子里,申登攀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和坚韧的品质。在申登攀炽热的青春里,山威的样貌清晰可见。刚步入大学的申登攀,褪去高中时期的青涩,满怀斗志、心向远方,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了规划。一直以来,出于在高中时期担任班干部的经验和高中学校最好的学生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创始人和副会长的经历,申登攀认为自己有着学生干部的基因——优秀的领导才能。加入班委和学生会,成为学生干部便是他的第一个目标。他希望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打开眼界、提升格局,还能为自己的简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未来找工作做好铺垫。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目标,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在学生组织考核中,他惨遭淘汰。这样的消息,给满怀期待的申登攀迎头一棒。登攀者,不会深陷在沿途的某个步印当中,而申登攀,也不会因此一蹶不振。他在颓废中睁眼,拐了个弯,选择与自己和解,将自己对大学的热情转移到了创业上。没有“一个亿”的目标,没有当大老板的执着,只是想换个赛道奔跑,而这便是申登攀创业之路的启程。

奋进搏梦想,力行至远山

申登攀转身站在另一段马拉松的起跑线上。他的创业之路始于校园租赁。正值五六月天气回暖的日子,离校区不远的环海路风景秀丽迷人,同学们在踏青的时候都喜欢去环海路兜风赏景,申登攀从中看到了商机。那时电动车还没普及,他的脑海里突然有个想法——“能不能买一批自行车,再租给同学们”。深思熟虑后,下定决心的他,鼓起勇气给父亲打了一通电话,第二天便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创业资金。申登攀坦言,他很感谢父亲当时义无反顾的支持,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和决心。申登攀的创业版图逐渐扩大,囊括了班服定制、房屋出租等等。他说:“只是想换一种方式服务同学。”虽然申登攀的小规模创业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些经历为他未来参加比赛以及创业打下了基础。

后来在创业孵化园不大的办公室里,一群创业者的梦想在慢慢滋养。不同年级的他们聚在一起,有着天然的信任和满心的赤忱,那些风雨同舟的坚毅与坚守,寒冬酷暑的守望和互助,勇往直前的全力以赴,在一遍遍的回忆里愈加闪亮。也许那些年的一起并肩努力的身影,如今早已分别,遍布祖国的各个角落,但他们的回忆拼起来却是青春里最热血的画卷。曾经那些有风的晚上,一群总是卡着门禁冲回寝室的男孩,几十平米却承载着十几个人奋斗史的出租屋,申登攀和他的伙伴们在一片无声的荒漠里,一个没有掌声的舞台上,一个时间和空间叠加的命运轴上坚守着初心与梦想。

申登攀刚开始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时,也没有想到毕业之后能真正走上创业之路。这条路上,他也迷茫过、彷徨过、犹豫过,但幸运的是,在他身后有很多鼓励支撑着他。每每想到学院的单院长、团委的王松老师,申登攀内心都很感动。他们虽少言,但字字句句都在为年轻的申登攀和他的团队打气助力。校区的政策和场地支持,还有专门的老师帮助他们注册和报税,为他们低成本创业保驾护航。此外,在团委每年举办的创新创业比赛上,还有校外导师为申登攀的团队给予指导。

如今,申登攀的猎屋渔具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他依旧每年都会尝试新项目,保持自己创业的热情,在摇晃不安的世界里倔强地奔跑,不惧远方,用实干为人生书写满意的答卷。

希君生羽翼,初心仍不泯

成长是有声音的,在每下敲击键盘的声响中,在每一笔线条的勾画中,在万籁寂静的夜里,在日渐强大的心底,你才能听见它。从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大学(威海)青春创业孵化园305到威海市环翠区科技路直线也不过两公里的距离,却是申登攀在自己商业世界里倔强奔跑的硕果。如今,距离申登攀毕业已经过去了八年,母校和他都在成长和进步,母校的变化他从未错过。申登攀多次以校友的身份回到母校,每一次都不禁感叹母校发生的新变化。他毕业那年还在施工的游泳馆、海景宿舍,如今都已成为学校的新地标。不仅如此,校区的创新创业比赛也在欣欣向荣地发展,过去他和他的团队从未“奢想”过的全国赛事奖项,现在的学弟学妹们也早已纳入囊中。

山大人的身份是他的荣耀,高材生创业是贴在他身上永远的标签。有了这个标签,无形的资源涌来,除了在学校氛围里形成的价值观,还有有着天然信任的校友资源。“这给我很多帮助”。申登攀在谈到这些时,语气里满是对母校的感激。

申登攀曾经担任过校企交流协会会长,致力于开展校企合作。在他看来校企交流的实质是一个桥梁的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企业用人需求,针对性提升思维和能力,让最终走出校园步入职场的学生在转变身份时更加顺利。作为过来人,申登攀希望学弟学妹在学习期间能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穿过层层迷雾看见事情的本质。努力的意义从来不是成功,而是不留遗憾,他希望同学们有想法就要大胆迈开第一步,心怀梦想就会所向披靡。在创业这个赛道上,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也许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如愿以偿,但是任何事情都值得尝试。

在校区办学40周年之际,申登攀再一次向母校表达感谢之情,山大人的光环带给他太多,感谢母校打造的平台和提供的资源,“希望母校越来越好”是他为母校献上的最朴实、最真挚的祝福。

【 作者:张寒露、文婧怡    来自:党工委宣传统战部    责任编辑:傅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