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是一幅画,“景美、人美、情美”概括了石博阳心中的山威印象。高考后选择大学时,他就听闻了这座有山有海的学府,加上威海校区现代化图书馆拥有海量的藏书,他期望能进入其中给自己沉淀学习的机会。就这样,他从辽宁跨越千里,来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进入威海校区时,石博阳并未被第一志愿录取而是调剂来到法学专业,他感到几分忐忑,担忧他是否适合学习法学,思考着是否有转专业的可能,而接下来四年的学习与十几年的律师生涯坚定做出回答。
初识法律,石博阳对法学产生莫大的兴趣。他较为擅长理科,当老师讲到法理学时,他体会到法学不同于理科必然性的魅力:“它具有人文学科和逻辑学相互交融的独特性,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我感受到这个专业的价值,也逐渐在思辨过程中明晰自己的思维过程。”对法理、法律逻辑的学习让他觉得如鱼得水,他深入理解了抽象的法律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得自己法律思维的形成有了初步奠基。
学习法学的过程也是有苦有乐,喜忧参半的。每个学期大量的背诵成了石博阳最难忘的折磨和考验,直到今天,当他回忆起那段日子,各种法律文件仿佛还在眼前,他脱口而出说着:“民法、行政法、刑法……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法律渊源和法律思维,侧重调整的社会矛盾也不一样,法律学习尤其要背。”他深知自己的短板是记忆,情愿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加深印象,他发挥法理学的指导作用,在理解其背后的立法逻辑基础上进行记忆。同时,法律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法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参与模拟法庭的机会,在亲身经历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开庭等环节后,本来对法律感知力很弱的石博阳有了新的认识,对理论的掌握和一定的实践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有了应对能力。
身在其中不解其味,回过头来,石博阳心中涌起对威海校区的怀念。他至今还记得林荫道间穿梭的的学生们脸上的表情,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和愉悦,每当看到他们,都会觉得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与涵养也形成了威海校区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学习方面,他在威海校区种下了务实求进的学习基因,这在日后让他受益匪浅。
脚踏实地不辞辛,锐意进取上层楼
毕业以后,石博阳回到家乡进入法院工作,但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一方向。只有亲身经历后,他才体会到裁判者的思维和律师的思维并不相同,律师需要在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立场中来回切换,这种思辨求证的过程才是他真正热爱所在。遵循心中的愿望,石博阳重振旗鼓,取得司法考试资格证,真正开始踏入律师行业。
在对比各个城市律师行业的情况后,他选择来到更具发展空间的中原地区河南省,成为律师事务所的一员。刚参加工作时,石博阳颇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别人的办公桌上堆着资料,而我就一个桌子,一个电脑”,他成了律师事务所的一个“闲人”,最多跑腿送资料,打扫打扫卫生。这是每一个实习律师都会经历的“尴尬期”,“律师行业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这种工作能力不是每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会的。而律师事务所中经验丰富的律师时间是很宝贵的,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让实习律师试错,分配给实习律师做事或许比自己一个人完成更累,效率更低”,面对这种现状,石博阳并没有坐以待毙。
“务实”“求进”成为他攻克难关的“良方”。每个实习律师初进律师事务所时会被分配给一个指导老师,老师会带着他逐渐适应直到能够接手新的案件,这个过程短至一年,长的可能达到三四年。石博阳希望自己能尽快在所热爱的行业中站稳脚跟,他会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律师和前辈们找活干,熟悉律师办案流程和所需要的技巧,他也会抓住指导老师所给予的每一个历练机会,脚踏实地地完成。他回忆自己曾经第一次写上诉状,一接到任务他就着手准备,完全沉浸式地花了三个小时完成,他在这其中体会到当事人的愤怒和愿望,想其所想,尽善尽美写好上诉状。
在律师事务所的几年中,石博阳逐渐成长为令当事人信任的可靠律师,他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2019年,他决定和朋友们一起合伙创办律师事务所,他们在河南郑州正式成立浙江京衡(郑州)律师事务所,以合作、创新、诚信、严谨的职业理念,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这段全新的经历让他对律师行业有了更深的认知。石博阳感慨道:“我曾经认为我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上我所做的在整个案件中微不足道。”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业务指导、案件审核、客户关系维护等,都是合伙人应慎重考虑的事情,也是当时他作为一个律师不曾注意到的。
律师事务所成立已有五年,石博阳认为“务实”“求进”仍是他做事,做人坚持的准则,在稳中求进,在变中求稳,脚踏实地走好向上的每一步。
怀念如初献薄力,桃李芬芳情意长
对石博阳来说,2019年也出现了与山大建立更为紧密联系的契机。律师事务所正在装修的时候,他遇到了大学时期的辅导员时华忠老师,两人取得了联系,师生见面洽谈学生时期的回忆。此后,石博阳几次回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法学院学生们进行交流,他也与老师们保持良好的沟通,时常在业务和工作上进行互动。2021年,适逢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他也参与校友捐款,希望献出绵薄之力,助力母校发展。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石博阳对母校的情感,那就是“归属感”。在威海校区的四年,他不仅打下扎实的法律基础,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事准则。他也提到山大“个个皆可拔尖、个个均能创新”的教育理念,“崇实求新”的校风建设,都助力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毕业以后,他越发看到了山大人刻在骨子里的重情重义,他取得的事业离不开山大校友们的慷慨帮助,离不开母校的强大支持,山大人之间,校友与山大之间的情谊代代相继。
“山大于我,不仅是身份的标签,更是精神的标志”,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办学40周年之际,石博阳期望在日后的日子里能反哺母校,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携手同谋发展,共创未来,他也祝愿威海校区越来越好,实现“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