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旻:坚韧求索寻真理 浩荡前行赴山海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04日 10:14

夏旻,山东大学威海校区2001级本科生,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导,兼任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本科期间凭借优异表现被免试攻读东华大学博士,于200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发表近30篇SCI论文,被引用超3300次。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国家电网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作为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及IEEE特刊主编,他领导的B-DAT实验室在国际大赛中屡获佳绩。此外,他还入选江苏“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获多项学术荣誉,并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委员,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发展。

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学术征程,夏旻始终秉持着山大人的严谨与执着,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如今身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不仅是学术界的先行者,更是山东大学(威海)精神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dbc6afcc89a3860f79d1e2914493275

梦的起点 —— 海韵山情,铸就坚韧之魂

在山东半岛的东端,山东大学(威海)静静地矗立,它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无数学子梦想启航的地方。夏旻,便是这片土地上众多追梦者中的一员,他的故事,如同海风轻拂,温柔而坚韧。

2001年,夏旻来到了这片依山傍海的土地。初入山威,夏旻便被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那时学校刚刚建校不久,最宏伟的建筑当属学校正中央的图书馆,大家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图书馆常常座无虚席。为了“一席之地”,夏旻常常早早起床,路上一边走一边解决早饭。夏旻在图书馆常常一待就是一天,他沉浸在书海中,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复杂的知识为伴,享受着解题带来的快感与成就感。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字与符号,在他的眼中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魅力。

那是一个PPT尚未普及的时代,老师们的板书成为了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夏旻至今仍对那密密麻麻、工整有序的板书印象深刻。他深知,那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老师们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精神的体现。这份尊重与敬仰,如同种子一般,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除了学术上的追求,夏旻的校园生活也是多姿多彩。他热爱运动,尤其是篮球,课余时间,有时会在篮球场上看到他矫健的身影。与好友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不仅让他放松了身心,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此外,他还喜欢与同学们一起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或是前往西南门的小吃街品尝各种美食,即使已经毕业二十年,夏旻仍对西南门的烤生蚝、煎饼、烤鸡腿等小吃记忆犹新。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回忆,并没有被时光淡化,反而深埋在他的心底。

岁月如梭,四年时光一晃而过,夏旻2005年从山威毕业,踏上了新的征程。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山威的印记都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他时常回忆起那片曲折蔚蓝的海岸线、那座高大宏伟的图书馆、那些并肩作战的同学们……这些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智海扬帆 —— 科研路上的山威印记

在山东大学(威海)的求学岁月,夏旻以他卓越的成绩和不懈的努力,为他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科阶段,他如同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成绩斐然,高等代数更是一举夺魁,满分佳绩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对知识的深耕细作与执着追求。

在追求学术卓越的道路上,夏旻不仅以优异的专业课成绩在学业上稳步前行,更以一颗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心,积极投身于竞赛中,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为了他成长路上不可忽视的标识。

这项竞赛,以其高度的专业性、挑战性和实用性著称,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学子同台竞技。夏旻与其他两位志同道合的队友,怀揣着对数学的热爱与对未知的渴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征途。

面对竞赛中那些错综复杂、仿佛无解的数据迷宫,夏旻和他的队友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斗志。准备竞赛的日子里,他们每天泡在图书馆里,翻阅着厚重的专业书籍,寻找着灵感与解决方案的蛛丝马迹。夜深人静时,实验室的灯光依然明亮,键盘敲击声和时不时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奋斗的最美旋律。

在建模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数据的庞大与杂乱无章,模型的复杂与难以驾驭,都让他们一度陷入迷茫与挫败之中。但夏旻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与执着引领团队走出困境。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问题是克服不了的”。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次次优化调整,直到找到那个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保研至东华大学后,夏旻的学术之路更加宽广。他继续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深耕细作,并逐渐将研究方向拓展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领域。科研之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懈的探索精神。夏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他也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共同解决科研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铭记母校山东大学(威海)的教诲与熏陶,以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为学术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夏旻的科研团队中,有一位同样来自山东大学(威海)的佼佼者——刘毅。作为13级本科生,刘毅凭借优异的成绩保研至中科院并直博,与夏旻老师既是同事也是校友。以山威为起点,跨越十年,两人相遇相知,成为科研之路上并肩前行的伙伴,正如夏旻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山威的科研精神就是这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情深意长 —— 山威精神,代代相传

0777cdbe99b27c596dd73c8f198c5f1

岁月悠悠,夏旻虽已在地理上远离那片海,但心理上对母校的情愫却始终浓厚。两年前,他与同为山威毕业的妻子和他们的孩子共同回到母校探望,再次站在曾无数次走过的建筑下,四年时光的回忆碎片突然聚合在一起,成了一幅完成的拼图,当年的一幕幕再次在眼前重现。

作为山东大学南京校友会的会长,夏旻对校友会充满了归属感与自豪感,他积极参与校友活动,与新生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他关注母校的发展动态,为母校的建设献计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母校的深情厚谊。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这些行动不仅展现了他对母校和社会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回望过去,夏旻感慨万千。山威丰厚的学术滋养与广阔的成长平台、一路同行互相支持的同学、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的老师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梦想的追求激励着让夏旻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追求卓越。那片蔚蓝的海岸线旁——山东大学(威海),是夏旻一路披荆斩棘不断走向繁花盛开的起点。

展望未来,夏旻对母校寄予了无限的期待与信心。面对母校的在校生,夏旻认为山东大学(威海)不仅是学术的殿堂,更是梦想生根发芽的沃土,他鼓励学子们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他相信,在全体师生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山威定能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夏旻,一个从山威走出的学子,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往无前的勇气,在科研道路上绽放光彩。四十载风雨兼程,山威以其独有的魅力,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像夏旻这样的优秀学子。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母校的滋养下,将会有更多青年才俊从这里启航,向着学海深处航行。

【 作者:李佳永 姜志远    来自:宣传部    责任编辑:傅振国 】